2015年,产能过剩从房地产行业,工程装备业,钢铁行业,漫延到纺织服装等制造领域。
和往年相比,2015年是纺织制造业最难的年份。据调查统计显示,今年以来各大织造集群开机率均未达到满负荷,大部分地区开机率徘徊在7成左右,订单少且散,企业只能选择降低开工率来缓解库存和资金的压力。来自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的数据显示,2015年1月至9月,纺织行业亏损企业户数上升6.6%,亏损的同时,部分制造企业或选择关张破产,或选择跑路。4月,李宁、特步核心供应商,雅纶制衣资金链断裂;5月,东莞厚宏制衣厂老板跑路;绍兴印染大佬五洋印染破产;维斯凯女装老板卷款跑路;7月,玛琳海顿服饰老板失联;华东纺织大户宝利嘉破产; 8月,建厂百年的济南国棉一厂破产,资产进行公开拍卖;浙江红剑集团有限公司正式停产;9月,温州市庄吉集团正式宣告破产。
大量制造企业的倒闭,背后是市场之手的力量;而破解制造过剩之困,则离不开创新。已有部分企业,通过互联网技术对全球流行趋势进行收集,进行数据分析,然后与织布、染整、SOP(标准作业规范)管控等各系统和生产环节紧密相连,帮助企业实现快速创意转化、快速打样、快速接单。利用互联网和新技术优势,提升样品交付速度,降低库存积压风险,实现了“互联网 供应链”转变。
实体店价值的回归
曾经马云说:“传统零售行业与互联网的竞争,就像在机枪面前,太极拳、少林拳是没有区别的,一枪把你崩了。”于是乎,互联网上流行起一股唱衰实体店的理论。2015年,阿里巴巴入股苏宁、收购银泰,京东入股了永辉,实体店的价值被互联网企业重视。
在线上流量瓶颈阶段,线下实体店碎片式的流量成为互联网企业看重的新流量入口,同时线上线下供应链配合,方便展开消费者为中心的全渠道销售服务。据埃森哲咨询调查发现,中国消费市场正在出现“重返实体店”的迹象。数据显示,未来“计划更多通过实体店进行购物”的消费者比例从2014年的18%攀升至了26%,有93%的人认为实体店购物“非常方便/方便”。
同时,从电商起步并向线下零售业进军的做法越来越常见。
美国许多知名电商目前都在进军线下,其中包括Amazon、Nasty Gal、ModCloth、Warby Parker和Bonobos在内的知名企业。Amazon(亚马逊)的第一家实体书店在美国西雅图市正式对外营业,这家店仅有510多平,亚马逊希望面对面地形式与用户进行互动,进一步加深与用户关系。Nasty Gal CEO索菲亚·阿莫鲁索则强调:“我们的顾客也会在实体店中购物,我们希望覆盖顾客所在的任何位置。我们希望在现实世界中与顾客互动。”而ModCloth则希望在业务进一步扩张前,用较少的投资开设小型门店试运行,收集市场反馈。
无独有偶,中国最大的网络书店当当网宣布,将推行开设实体书店计划,首家店选址在长沙,面积约为1200平方米,线上线下同价。当当实体书店负责人称:“我们打算做的实体书店其实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书店,而是一个文化综合体,既丰富体验,同时线上线下融合,增强当当网的用户黏性。”互联网服装品牌茵曼则正全面布局线下零售网络。茵曼称,5年内计划在中国开设万家实体店。在一线城市,采用直营的方式;在二三线城市,招募粉丝开放加盟店,并通过粉丝沟通与营销的方式打造新的O2O商业模式。